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怎么办 这3种原因解读 找到破局之道

教育 admin

孩子写作业时会磨蹭通常有三个原因:容易受环境干扰,专注力不够;孩子觉得作业太多或太难,产生畏难情绪;孩子缺乏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。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,是绝大多数家长的一大心病。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的问题,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,并针对性地解决。

一、孩子专注力不够,容易受环境干扰,怎么办?

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,先要对孩子的专注时长有一个基本认知。

通常来说,3-6岁的孩子,专注时长为10-15分钟;7-10岁的孩子,专注时长大约在20分钟左右;10岁以上的孩子,专注时长可以达到30分钟或更长,当然个体差异也会存在。因此,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出现分神或做些小动作,是正常的,我们无需过于担心,只要他没有频繁分神就可以接受。

相对于专注力,绝大多数孩子在写作业时容易分神,主要是受到环境干扰因素的影响。与成人相比,孩子更容易受到干扰。这与孩子的大脑结构有关。过滤无关干扰信息的能力是大脑的高级功能,具体的功能区域位于大脑的前额叶皮层。然而,这一部分脑区的发育比较缓慢,需要到14岁以后才能逐渐发育成熟。因此,在整个小学阶段,孩子的抗干扰能力都较为薄弱。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为解决孩子拖拉磨蹭问题,父母可以从物理环境和行为环境两个方面着手。

(1)调整物理环境

孩子学习的房间应尽量保持简洁和安静。过多的元素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。特别是孩子的书桌,多余的文具和玩具都应该清除,保持整洁有序。学习区和材料区应分别划分,避免混在一起。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可以大大降低孩子分神的可能性。

(2)调整行为环境

行为环境主要指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行为。孩子写作业时,父母和其他家人要尽量避免过多交流,可以观察和适时提醒,避免在孩子专注写作业的过程中频繁打扰。

如果孩子遇到问题时总是来问你,可以事先告知孩子,不会做的题先标记下来,等全部作业完成后再一起讨论。父母也不要一看到孩子出错就急于指点,尤其是在孩子专心做作业时,不要频繁打断。所有这些意外和无意的干扰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专注力。

当然,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。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榜样行为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。如果父母平日里工作学习很专注,孩子的学习效率也会相应提高。我们要成为孩子言行和价值观的榜样,才能养育出优秀的下一代。

二、孩子觉得作业太多或太难,有畏难情绪,怎么办?

如果发现孩子拖拉磨蹭是因为觉得作业太多或太难,需要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,减轻写作业的压力,使他们能够主动开始行动。

关键是教孩子学会拆解任务,将大任务分解成具体清晰、可执行的小任务。可以采用"清单法"来拆解任务,使孩子能够清楚地看到整个过程。

首先,让孩子拿出一张纸,并与孩子一起梳理各科的作业。根据孩子的专注时长,将所有作业分成适当的几个小任务,并写在纸上。最后,与孩子商量任务的顺序,让他按自己觉得上手容易的顺序来完成作业。在使用"清单法"时,要注意以下几点:

(1)初始阶段,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清单。

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,确定每个小任务的预计所需时间,作业量的规划,完成任务的先后顺序等等。在这个过程中,父母可以给出意见,但尽量让孩子做出决定,让他们感到有掌控感。等孩子熟悉了如何制定清单并养成习惯后,父母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制定清单。

(2)无论如何,先让孩子开始行动。

孩子可以先休息一小会儿,但时间不宜太长。但绝对不能打开电视或玩游戏,这样容易让孩子沉迷其中,难以自拔。首先让孩子写作业,然后再玩耍,这也是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:先完成必须做的事情。这样安排,孩子既能够较好地控制写作业的时间,也能在完成后尽情玩耍。一定程度上,为了获得更多自由活动时间,孩子也会提高写作业的效率。同时,我们也要提醒孩子确保作业质量。

第三个建议,利用番茄工作法来提高写作业的专注度和效率。

"番茄工作法"是一种经典的时间管理方法,被广泛使用。核心方法是使用番茄钟计时器,设置一个"番茄时间",一般建议成人设为25分钟。在"番茄时间"内,必须专注工作,中途不允许做与任务无关的事情。番茄钟响起后,进行短暂休息,然后再进入下一个番茄时间。

将番茄工作法应用于孩子的作业管理,非常有效。在使用过程中,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专注时长,灵活设置"番茄时间"。例如,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,可以设为15分钟;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孩子,可以设为20分钟。然后,与孩子一起确定和设置适合"番茄时间"的任务量。一个番茄周期之后,休息5-10分钟,再进入下一个番茄时间。每4个番茄时间后,可以适当延长休息时间。

可以把番茄工作法看作一种游戏和挑战,以激发孩子的兴趣。当孩子完成一个番茄时间时,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,这样效果会更好。

孩子的拖拉磨蹭问题往往不是单一原因引起的。在实际操作中,可以综合运用本文提到的方法。最重要的是,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支持者,而不是管理者。管理者只会要求孩子如何做事情,并看重结果。而好的教育应该是建设性的。当孩子取得进步时,要及时给予"客观而具体"的鼓励,帮助孩子巩固进步的成果;当孩子做得不好时,不要过度批评或责备,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。对于三四年级以上的孩子,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,加强他们对事情的"掌控感",这将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动力。